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是2001年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批准正式成立的首批广西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前沿,瞄准无线通信感知技术发展方向,根据信息通信行业的科技发展需求,发挥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信息与通信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建设学科优势,围绕通信网络所涉及到的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通信信号处理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与安全技术等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信息与通信行业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中国与RCEP及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评估周期内,实验室在赋能广西经济与国防科技,在服务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科研概况
实验室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工作,科研成果奖项又有新突破。评估周期内获得各类奖项6项,包含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实验室积极承担各类科研任务,在项目数量、项目级别和专利以及科研论文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评估周期内,承担的各类研究课题201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项(含子课题1项)、ZB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防项目66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60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4030.9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812.32万元、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004.3万元、军工项目经费1160.03万元、其他项目经费1054.32万元。发表论文283篇,其中发表T1级别论文49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部;授权专利174项(其中发明专利141项),授权软件著作28项。
2. 代表性成果
实验室长期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承担或者参与赋能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各类科研项目,主动对接国家任务,与国家级实验室、团队开展合作,提升科研层次和水平,取得多项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性成果。
(1)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空地一体的交通设施监视关键技术与应用
针对现有陆海新通道设施监视系统存在复杂环境下感知精度差、传输保障弱等难题,攻克融合处理移动认知、动态组网高速连接等空地一体化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空地协同监视平台及成套装备并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填补了复杂环境下空地一体交通设施监视的国内外技术空白
(2)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黑飞无人机的侦测、管控与诱骗系统研发和应用推广
项目开展了黑飞无人机导航诱骗、GNSS信号同步生成、低小慢目标探测和小目标光电跟踪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黑飞无人机一体化协同管控技术体系,实现“区域化预警、实时化跟踪、可控化处置”全方位的无人机安全管控,有效解决“黑飞”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幅提升无人机低空防控能力和我国军事领域电子对抗技术。
(3)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维数据智能感知及协同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创建了多维数据智能感知及协同处理系统,引领了前端感知设备智能识别与追踪、超高清视图数据的无线传输与可靠存储、10PB级海量视图数据秒级检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智能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中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4)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社区精准智能数据平台核心技术与应用
面向社区应用场景,提出了复杂场景下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社区精准社团发现技术和权重量化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算法等理论,有效解决了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社团发现和深度数据挖掘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5)广西科技发明二等奖:面向业务驱动的多网融合车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突破认知协作通信匹配与频谱分配、车间信息传输与车内信息适配,车载边缘资源管理与认证关键技术,研制了多模式融合通信模块、多网融合车车/车路通信终端,以及多型号车联网计算一体化终端,通过凯尔实验室等行业权威机构测评,新产品累计产值达4.8亿。
3. 代表性国防特色成果
实验室团队以国防战略需求为牵引,长期致力于军用电小天线、微波散射通信、微波组件、光电信息系统等方面研究。建设期内新增2项ZB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承担的某保底通信天线研制,创造性利用1阶Hilbert空间填充线的小型化和多谐振特性来构建小尺寸单极子天线新结构,实现了在小尺寸下VHF天线的宽频带、高辐射效率等特性。与现役天线相比,在实现远距离通信性能基本相同情况下,天线高度由3米缩短至1米,使我军VHF频段车载动中通能力有了极大程度提升,预计产值将超亿元。自“七五”始研的蓝绿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与定位系统,为水下态势感知与海洋资源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4. 围绕国家战略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区内外企业合作,成果喜人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为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丝路的重要信息枢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做贡献。积极推进与中国电子、中国航天、中国船舶等集团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与桂林福达、东风柳汽、五菱工业、中铝稀土、玉柴机器广西交投、北部湾投资集团等广西知名企业的协同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车联网、海洋装备等领域带动了军转民用的发展,推进了“三企入桂”的实施,提升了广西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其中,物联网成为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研发的产品、平台与系统已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多个行业的十多个企业中应用,已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国庆大阅兵”安保任务;车联网已列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成为广西汽车行业发展的技术攻关主阵地之一;通过华为技术方案认证和竞标中标,大型通信天线产业基地已落户桂林,成功入围华为5G通信产品目录(全国仅2家入围),2021年正式成为华为直接供货方且已进行大批量生产。研制的智能视频和传感网络产品,已应用在智慧安防、智慧农业、数字航道及防汛指挥等领域。
实验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组织,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在国际国内学术机构、学术期刊任职41人次。在评估期内承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7次,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讲学19次;派出固定人员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及学术机构访学进修,在更深层次上与国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交流和合作。
实验室拥有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实验用房,近三年累计投入设备购置经费1485.48万元,重点建设了水下LED可见光MIMO通信平台、通用软件无线电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力平台等。目前,仪器设备总价值9000余万元,部分大型仪器进行开放共享服务社会。
4. 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验室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各个关键研究领域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研究,突破了系列关键核心理论与技术并获得高水平成果、形成具有较强创新研究能力的团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实验室现有包括国家“万人计划”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八桂青年学者4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人选5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优秀专家1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3名、广西军民融合发展专家库特聘专家1名、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名、广西优秀教师1名,形成了2个区级创新团队、1个教育厅创新团队和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
评估周期内,学术骨干李晓欢教授、廖可非教授、陈宏滨教授获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新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魏承赟及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4位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实验室队伍晋升职称15人。依托本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吸引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评估期内博士后进站4人,出站3人。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5、运行管理
评估期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科研课题、仪器、人员等多项管理规定和制度,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建设实验室网站。实验室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无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发生。
二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验室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吸引、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未来将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相关研究领域产品取得技术开发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电子信息与通信产品;助力区域创新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力争将本实验室打造成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以国家和广西重大科技战略和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为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丝路的重要信息枢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发挥重要贡献。